張志新 · 2022-04-18 · 來源:中國網 |
標簽:俄烏沖突;中美關系;時事 | 打印
| 糾錯 |
近日,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與美國媒體對話時表示,希望美國不要將俄烏沖突描述為“民主國家”和“專制國家”之間的戰爭,也不要因這場沖突而孤立中國,使兩個大國之間本已緊張的關系復雜化。從李顯龍的發言可以看出,在美方標榜的“西方”與“非西方”陣營之外,其實還有很多國家對俄烏沖突有著不同的理解,同時對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之爭重回大國競爭舞臺心存擔憂。
為了維護美國全球霸權地位
顯然,俄烏沖突并非所謂“民主國家”和“專制國家”之間的戰爭,而是美國通過北約引發的維護自身霸權的戰爭。近期,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,華盛頓計劃向烏克蘭提供火炮、海岸防御系統等重型武器。3月31日,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稱,北約正在向烏克蘭提供防空導彈、反坦克武器及其他援助,而該組織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武器。
試問,如果美國真在乎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,為何會縱容北約無限制東擴,直到俄羅斯家門口呢?如果美國認為所謂“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戰略緩沖區”的說法過時,那么,為何絕對不能容忍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呢?正如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政治教授約翰·米爾斯海默近期所言,“西方尤其是美國要對俄烏危機負主要責任?!?/p>
說到底,將俄羅斯塑造成一個威脅東歐鄰國的“專制國家”,不僅有利于美國一手打造的軍事同盟——北約的持續存在,也有利于弱化歐洲的安全能力,使美國得以繼續在歐洲指手畫腳,繼續充當所謂“全球霸主”。
美國重拾“民主對專制”的冷戰套路
反過來說,拜登政府上任一年多以來,不斷試圖在國際社會凝聚“民主國家”反對“專制國家”共識的做法就是個笑話。冷戰結束后,所謂“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威脅”一說就此沉寂,其主要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,和平與發展才是時代主題,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差異,不應成為影響各國正常交往的障礙。
中美關系正?;?0年來,意識形態差異并沒有制約兩國間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,美國也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中獲益良多。在世紀之交,即便在美國國內“中國威脅論”甚囂塵上之時,“9·11”恐怖襲擊發生后,中國也在第一時間站在正義一邊,譴責宗教極端組織的恐怖行徑。
然而,歷經反恐戰爭與金融危機的打擊,美國對自身霸權衰落的危機感日益強烈,對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驚恐萬分,到拜登政府時竟然重拾“民主對專制”的冷戰套路,企圖遏制中國的發展。
去年12月,拜登政府牽頭的所謂“民主峰會”就是一場鬧劇。一來美國此舉不倫不類,似乎它自己就可以為全球近兩百個國家定下民主的標準,結果邀請誰、不邀請誰都很尷尬,置自身于不仁不義之地;二來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時,美國不努力抗擊疫情、恢復經濟,還在操弄所謂“價值觀外交”,看似政客在兌現競選承諾,實則在搞團團伙伙、分裂世界,實在是非常不明智的舉動。
“打壓中國”才是美方真實目的
對于俄烏沖突,中國已經反復申述了立場。習近平主席在同美國總統拜登視頻通話時,也特別強調,“各方應該共同支持俄烏對話談判,談出結果、談出和平。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,解開烏克蘭危機的背后癥結,化解俄烏雙方的安全憂慮?!?/p>
然而,美方卻一再釋放虛假信息,試圖在國際社會上孤立中國,從而給美國打壓中國尋找借口。3月13日,沙利文接受CNN采訪時宣稱,美國相信北京之前知曉俄計劃對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,但不知詳情。他還對中國可能“援助”俄提出“警告”,稱“后果嚴重”。對此,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反駁稱,美方上述說法,只是為了把責任推給中國,向中國潑臟水;如果當時中國知道即將發生的危機,會盡力阻止。
此外,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多次要求中國“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”,稱中國“有義務敦促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作出讓步”。對此,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駁斥說,關于如何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,美方恐怕沒有資格告訴中方怎么做;事實上,直到今天,中國依然面臨美國伙同其幾個所謂盟友在涉疆、涉港、涉臺等問題上肆意干涉中國內政、破壞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的現實威脅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北約峰會期間,斯托爾滕貝格煞有介事地談論北約需要面對“中國威脅”,足見美國借俄烏沖突孤立中國、打壓中國的意圖已經明白無誤地傳達到北約。而且,斯托爾滕貝格正在為該組織6月即將出臺的增加部隊和增強作戰能力的計劃作鋪墊。毫無疑問,其假想敵就是俄羅斯,甚至還有中國。
當前中美關系已經跌入谷底,其根源在于拜登上臺后延續特朗普時期的對華“新冷戰”政策,導致兩國關系遲遲不能轉圜。李顯龍的擔憂顯示,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許多亞太國家已認識到,中美交惡對區域和平與發展會造成極大負面影響。然而,出于國內政治的需要,拜登政府始終揣著明白裝糊涂,一方面口口聲聲強調“四不一無意”(不尋求“新冷戰”、不尋求改變中國的政體、不尋求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、不支持“臺獨”,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對抗);另一方面卻在印太加緊投棋布子,試圖圍堵和遏制中國的發展。然而,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。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任何人和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,從更長的歷史周期看,美方的做法無異于“螳臂當車”,徒增世人的笑柄。(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、博士)
|
|
產品專區 |
|
合作伙伴: |
版權所有 2000-2018 北京周報中文網 京ICP備08005356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5860號
本網站所刊登的來源為北京周報及北京周報網的各種新聞﹑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,均為北京周報社版權所有。